对于某些长期腹痛的人,也会发生肠息肉的可能,这类人群应及早进行肠镜检查,在排除息肉、肿瘤后,予以相对应的治疗。
如果平时大便正常,突然发现大便变细,有粘液,或原本一天一次的,变成两三天一次或一天两三次,就需要加以重视。
点击: 文章来源:大连广誉远胃肠病医院 编辑日期:2020-09-16 09:30
肠道长息肉,会发出几种“求救信号”,一定要重视!
当我们患上某种疾病的时候,机体往往会出现一些“求救信号”,提示我们身体有了问题,需要注意了!如果您有便血、腹痛、便秘等症状,可要当心了!这些有可能是大肠息肉向您发出的“求救”信号!
大肠息肉,是指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。有数据显示,95%以上的大肠癌是大肠息肉中的腺瘤癌变而来的,不得不防。
患有大肠息肉会有哪些症状?
大肠息肉的症状有便血、腹痛、大便习惯改变、便秘或腹泻等,其中便血和反复腹泻是大肠息肉的典型症。
这是结肠息肉的主要症状,容易被误会为痔疮。很多人饮食起居不规律,发生大便秘结或常有大便带血,经治疗后仍有便血,或症状反复,则需高度怀疑大肠息肉,需及时来医院,必要时行肠镜检查。
有长期腹泻便秘的患者,经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,就需肠镜进一步检查。
对于某些长期腹痛的人,也会发生肠息肉的可能,这类人群应及早进行肠镜检查,在排除息肉、肿瘤后,予以相对应的治疗。
如果平时大便正常,突然发现大便变细,有粘液,或原本一天一次的,变成两三天一次或一天两三次,就需要加以重视。
建议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,一旦确诊,要接受积极的治疗。至于是否需要进行息肉切除手术,取决于息肉的大小、形态及病理特点。其中,病理检查可以有效反映息肉是否产生恶变。
产生大肠息肉的诱因有哪些?
一般认为,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,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,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,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,没有性别的差异。
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%是形成大肠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,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%,发病率就会显著降低;高脂肪膳食能增加肠道中的胆酸,胆酸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。
减少红肉、熏肉,包括猪肉、牛肉、狗肉、羊肉等的摄入可以预防息肉的恶变。
吸烟也与腺瘤性息肉密切相关,吸烟史在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,而吸烟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发大的腺瘤。
肠粘膜的息肉多由炎症刺激引起,受炎症刺激后,肠粘膜充血、肿胀,形成息肉状。腺体阻塞也可由慢性炎症刺激引起,患者需注意。
这些大肠息肉的误区你有必要了解
误区一:没有症状的患者不必要进行肠镜检查
★医生观点:有部分患者没有任何症状,只是体检发现息肉的也不在少数,这可见肠镜检查的重要性,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无论有无症状,应该每隔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,这样可以及早发现大肠息肉。
误区二:癌化疗后复发和化疗无效,不如放弃治疗
★医生观点:大肠息肉或者大肠息肉相关的结肠癌变,在所有肿瘤里存活率属于比较高的。肿瘤的治疗是综合性的治疗,这些治疗都是有一定疗效的,至于需不需要放弃治疗,需要综合评估,不能一概而论。
误区三:中药可以消除息肉,不用做手术
★医生观点:这是错误的。目前,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明确具有消除息肉的作用,而药物只能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。对于治疗息肉,99%都是在镜下手术摘除的。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免费咨询无痛胃肠镜检查~